【固原招商】宁夏固原财政局:创新绩效管理 深化预算改革

所属地区:宁夏-固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9日
固原市财政局通过创新绩效管理深化预算改革,有效提升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夯实了招商引资基础保障能力。该局以"三个首次"举措系统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包括首次引入外部专家评审机制、首次将绩效自评质量与预算单位经费奖惩挂钩、首次建立绩效报告公开机制。这些创新实践显著增强了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透明度,推动了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为优化固原市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撑。
一、深化预算绩效改革背景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宁夏固原市在推进国家预算绩效改革进程中,聚焦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效能。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传统"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亟需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固原市财政局将绩效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链条,通过制度创新打通绩效管理"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结果运用不足等痛点问题,力求把有限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二、"三个首次"创新实践路径
(一)构建专业协同的第三方评审体系
首次建立"双轨制"评审机制,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择优选定7家专业中介机构承担全部本级项目的独立评价工作,确保评价过程客观公正。同时聘请3名具备省级以上评审资质的绩效专家组建复核组,对中介机构提交的每份绩效报告开展合规性审查与技术性复核。专家团队通过交叉校验评价指标合理性、数据采集规范性和结论逻辑严谨性,累计提出138项整改意见,推动评价报告达标率提升至92%。该创新有效解决了基层绩效评价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二)创新预算单位自评激励约束机制
首次对全市预算单位绩效自评实施考核管理,制定《部门绩效自评质量考核细则》,设置基础工作、报告质量、改进措施等5类12项量化指标。成立由财政监督与绩效管理科室组成的联合考评组,对全市纳入绩效管理的单位开展交叉评审。依据评审结果对自评质量较好的5个部门给予公用经费正向激励,对质量达标的17个部门实施鼓励性支持,对未完成自评任务的单位执行经费核减措施。此机制实施后部门自评及时提交率达100%,报告规范性较往年提升40%。
(三)建立绩效信息"双公开"机制
首次实行绩效评价报告分级公开制度,根据《固原市财政绩效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在完成全部评审程序后,选取涉及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领域的9份重点项目评价报告及考核优秀的15份部门自评报告,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财政透明度"专栏与财政专业网站同步公示。公开内容涵盖项目核心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方案,同步开辟社会公众评价通道。该做法使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共服务支出绩效完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三、创新实践的系统成效
通过创新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固原市预算管理水平实现三个显著提升。在资金配置精准度方面,基于绩效评价优化了科技研发、就业扶持等领域的资金分配结构,低效无效支出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在预算执行效能方面,部门预算执行进度较改革前提升17%,项目支出进度差异率缩减至10%以内;在财政透明度方面,绩效信息公开带动全市预算公开完整度跃升至93%的历史新高。更重要的是形成"评价-反馈-应用"的闭环管理,累计推动46个项目实施管理改进,调整优化了19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改革经验的深化路径
固原市财政局的创新实践为深化预算绩效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下一步将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绩效指标库建设,开发契合区域发展特色的个性化指标;深化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实质挂钩,建立跨年度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探索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对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开展全周期绩效跟踪;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升级,实现绩效数据实时抓取和智能预警。通过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推动财政资金从"分蛋糕"向"管效能"深刻转变。
固原市在绩效管理领域的系统创新,不仅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分配决策机制。这种将市场绩效理念植入政府治理的创新探索,有效驱动财政管理从粗放式投入向精细化治理转型,为宁夏全区预算绩效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化治理效能开拓了新路径。

宁夏固原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宁夏固原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