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宁夏招商】宁夏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进阶 第三方评审助力高质量发展
宁夏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进阶 第三方评审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专业评审:客观诊断营商环境现状 2022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 2021 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系列报告进行评审。第三方机构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宁夏营商环境进行全面 “体检”,形成主报告、分市县报告、部门报告和企业满意度调查四大成果,为精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一)评价体系的科学设计 评审专家指出,报告指标体系紧扣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框架,结合宁夏实际增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东西部协作” 等特色指标,形成 18 个一级指标、87 个二级指标的评估体系。例如: 市场准入:聚焦 “证照分离” 改革,评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审批材料精简率(减少 60%)等核心数据; 要素保障:突出电力市场化改革,宁夏大工业电价较全国平均低 15%,新能源供电占比达 30%,成为吸引高载能产业的重要优势; 生态环境:将贺兰山生态修复、黄河水质保护等纳入评价,2021 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20 天,生态环境满意度提升至 85%。 二、亮点与短板:多维透视营商环境 报告显示,宁夏营商环境呈现 “三升一降” 特征: 优势领域:企业开办便利度排名全国第 12 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 60 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实现 “一窗受理、半日办结”; 短板弱项: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2021 年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东部沿海地区慢 15%;融资难问题仍较突出,普惠小微贷款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个百分点; 企业反馈:满意度调查显示,82% 的企业认可政策透明度,但 65% 的企业希望进一步简化税费申报流程,58% 的企业建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政策优化:靶向解决痛点难点 针对评审结果,宁夏迅速启动 “营商环境提升年” 行动,推出 20 项重点改革举措: 跨境贸易:复制上海自贸区 “船边直提”“抵港直装” 模式,2022 年进出口通关时间再压缩 20%,单一窗口覆盖率达 100%; 融资服务:设立 10 亿元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推广 “宁企通” 融资平台,2022 年普惠小微贷款利率降至 5.5% 以下; 知识产权:建立跨部门侵权查处协作机制,侵权案件办理周期缩短至 30 个工作日,2022 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 20%; 绿色发展: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营商环境专项政策》,对环保达标企业给予用水、用电价格优惠,2022 年沿黄企业绿色信贷投放增长 35%。 四、长效机制:从 “评价” 到 “提升” 的闭环管理 宁夏建立 “评价 — 反馈 — 整改 — 提升” 长效机制: 结果应用: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对排名后三位的县区开展专项督导; 动态监测:开发 “宁夏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实时采集 120 项核心指标数据,自动生成预警提示; 社会监督:聘请 50 名企业代表作为 “营商环境监督员”,定期开展明察暗访,2022 年已反馈问题 78 项,整改完成率 95%。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宁夏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标全国前十强省市,在数据共享、包容审慎监管、跨境服务等领域深化改革,目标到 2025 年营商环境满意度进入全国前 20 位,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实保障。
2022-05-29
-
【2022年宁夏招商】宁夏科技双创载体赋能 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
宁夏科技双创载体赋能 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 一、政策驱动 双创载体量质齐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聚焦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出台《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 “孵化 — 加速 — 产业化” 全链条培育体系。“十三五” 以来,全区科技双创载体从 30 家增至 108 家,孵化面积达 85.09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970 家,形成 “一核引领、三带联动” 的创新格局。 (一)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规模扩张:2021 年孵化器场地面积较 2016 年增长 130%,银川经开区孵化器集群、中卫数据中心孵化基地等成为创新核心区; 效能提升:在孵企业总收入 61 亿元,R&D 经费支出 2.2 亿元,分别增长 203.6% 和 65.5%,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2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63 家; 生态完善:聚集创业导师 268 人,开展培训 3.5 万人次,带动就业 7.7 万人,减免税费及房租超 3200 万元,降低初创企业成本 30% 以上。 (二)差异化发展路径 各市县结合产业特色打造专业孵化器: 银川: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制药孵化器,阅海湾商务区 “互联网 +” 孵化器入驻企业 120 家,2021 年营收超 15 亿元; 中卫:依托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算力经济” 孵化器,引进云计算、大数据企业 50 家,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 20 亿元; 石嘴山: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惠农区孵化器培育出碳化硅陶瓷等 “专精特新” 企业 15 家,产品出口欧美市场。 二、赛事赋能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宁夏通过 “以赛引才、以赛促创”,打造双创赛事品牌: 创新创业大赛:设置新材料、新能源等 6 大领域,2021 年吸引参赛项目 500 个,获奖项目获最高 50 万元资助,30% 实现产业化; 创新挑战赛:针对企业技术需求定向发榜,2022 年解决 “滩羊疫病防治”“光伏组件回收” 等难题 20 项,促成合作金额 3 亿元; 港澳台青创赛:连续三年举办,吸引 120 个港澳台团队参赛,落地项目 25 个,成为宁港澳台科技合作桥梁。 三、要素集聚 构建创新服务生态 为提升孵化效能,宁夏构建 “三要素” 支撑体系: 资金链:设立 5 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对早期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跟投,2021 年撬动社会资本 20 亿元; 技术链:共建 20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放共享科研设备 300 台(套),检测成本降低 40%; 服务链:推行 “孵化管家” 服务,提供工商注册、知识产权、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企业办事时间压缩 60%。 四、未来规划:从 “量的积累” 到 “质的飞跃” 宁夏明确 “十四五” 双创载体发展目标: 规模目标:2025 年科技孵化器达 150 家,在孵企业超 2000 家,培育上市企业 5 家以上; 效能目标: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 3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50%,带动就业 15 万人; 生态目标:建成 5 个国家级孵化器、10 个专业化众创空间,打造 “双创 + 产业 + 生态” 融合发展示范区。 “双创载体是培育新动能的‘孵化器’。” 宁夏科技厅负责人表示,将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为契机,加速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项目孵化,目标 2025 年双创载体贡献全区 30% 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成为黄河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2-05-29
-
【2022年宁夏招商】宁夏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打造产业新高地
宁夏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打造产业新高地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将高新区定位为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为核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实现 “3+10” 园区布局(3 家国家高新区、10 家自治区高新区),培育千亿级高新区 1 家、500 亿级 3 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占比超 60%,研发经费投入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占全区企业的 50% 和 70% 以上,形成智能、高端、绿色、融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重点任务与创新实践 (一)优化园区布局,激发梯次发展活力 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银川、石嘴山国家高新区聚焦改革创新,银川高新区以电子信息、大健康为主导产业,2021 年工业总产值突破 800 亿元,在全国高新区排名提升 12 位,获 “争先进位奖” 500 万元。石嘴山高新区依托新材料产业,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 个,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等项目落地,2021 年研发投入强度达 3.2%。 自治区高新区升级攻坚:吴忠、中卫高新区加速申报国家高新区,吴忠高新区以奶产业为核心,引进伊利、蒙牛等龙头,建成乳制品加工产业园,2021 年产值增长 28%;中卫高新区依托云计算产业,吸引华为、亚马逊 AWS 落地,数据中心装机能力超 100 万台,成为 “东数西算” 重要节点。 (二)做强主导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新型材料产业:宁东高新区重点发展煤化工高端产品,神华宁煤 400 万吨煤制油项目实现煤制烯烃技术突破,副产的高端蜡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021 年产值超 600 亿元。石嘴山高新区培育出锂电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贝特瑞,产能占全球 15%,配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 清洁能源产业:银川高新区布局光伏、储能产业,隆基乐叶年产 5GW 单晶组件项目投产,光电转换效率达 23.5%;中卫高新区建设 “光伏 + 储能” 示范项目,年发电量超 10 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 80 万吨。 电子信息产业:苏银高新区引进深圳康佳集团,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园,年产液晶电视 500 万台,带动配套企业 20 余家落户;银川经开区培育出半导体企业天通银厦,蓝宝石晶体产能占全球 20%,成为苹果供应链核心供应商。 (三)培育市场主体,强化创新动能 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实施 “科技型中小企业 — 科技小巨人 — 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链,2021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58 家,总数达 182 家。石嘴山高新区企业维尔铸造通过智能化改造,产品精度提升至 0.001 毫米,成为中国中车轨道交通配件主力供应商,研发投入占比达 6.8%。 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孵化:设立 10 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助跑基金,银川高新区企业小牛自动化入选国家级瞪羚企业,其研发的光伏串焊机市场占有率超 30%,年增速达 50%;中卫高新区企业西部云基地估值突破 10 亿美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云计算领域独角兽企业。 (四)深化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东西部科技合作:银川高新区与苏州高新区共建 “苏银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 32 个,总投资超 200 亿元,形成 “研发在苏州、生产在银川” 模式;石嘴山高新区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建立新材料中试基地,推动石墨烯散热膜技术产业化,年产能达 100 万平方米。 国际创新网络融入: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宁东高新区企业宝丰能源在德国设立氢能研发中心,引进氢燃料电池技术团队,推动绿氢项目落地;银川 “海归小镇” 吸引 200 余名留学人才创业,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 3 个,孵化项目 56 个。 三、保障措施与政策创新 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国家高新区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银川高新区实行 “管委会 + 公司” 模式,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比例达 40%;石嘴山高新区推行 “员额制”,干部绩效与企业税收增长挂钩,激发干事活力。 要素保障创新:探索新型产业用地(M0)模式,中卫高新区为数据中心项目预留用地 2000 亩,实行 “弹性年限” 供地;设立 5 亿元高新区发展基金,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2021 年累计发放奖励资金超 8000 万元。 绿色智慧发展:宁东高新区实施 “近零碳园区” 试点,建成全国首个煤化工碳捕集项目,年捕集二氧化碳 50 万吨;石嘴山高新区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 120 家,设备联网率达 75%,生产成本降低 12%。
2022-05-25
-
【2022年宁夏招商】宁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治理效能与发展活力双提升
宁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治理效能与发展活力双提升 改革成效:制度创新与结构优化 宁夏国资委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截至 2022 年,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完成率达 94.5%,核心进展包括: 治理机制:区属企业集团及 63 户重要子企业全部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清单,59 户子企业建立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 布局优化:完成 12 户企业战略性重组,煤炭、化工等产业集中度提升至 65%,新增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投资超 200 亿元; 活力激发: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85% 的企业实现全员绩效考核,劳动生产率提升 18%。 典型案例:市场化改革的 “宁夏样本” 某能源集团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 50 亿元,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革后,企业营收增长 30%,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 3.5%,成功入选国家 “科改示范企业”。另一文旅集团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全区旅游资源,2022 年接待游客量增长 40%,净利润增长 55%。 收官冲刺:巩固改革成果 宁夏国资委部署收官阶段重点任务: 对标世界一流:选取 10 户企业开展管理提升行动,目标 2023 年关键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风险防控: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2022 年化解隐性债务超 100 亿元; 党建融合:实施 “国企党建创新年”,创建 50 个 “党员创新工作室”,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2022-05-25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